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b111c77d010141ke.html
$ x5 N1 h( {( h' m( X
3 u% v/ b: {6 z5 j: }" O1 E倾听自己的身体—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(16)(2012-10-23 08:41:57)转载▼标签: 杂谈 W Q0 y* D8 w; H
说到身体里面细致入微的演变,我相信,无论是医生还是他们手中的现代仪器,都不会比我更有发言权了,因为他们不会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身体。3 n$ r( @, R! o. \& P; q; v7 m( b
6 M& w5 ~$ z$ I0 M7 J, s9 l' b
9 _* H& e6 v; Y( Q
5 K, S# v* A# i# y7 i. A% V
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多了一项内容:我把自己的感觉详细描述出来,晓东在日记中一一记录。我们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医生所说的“观察”,也就是国外专家提醒我们的“更重要的是看病人的症状”,态度虔诚,甚至有些愚笨。4 ]. Q( z" y7 e- `
1 Y& Z4 r9 Q4 Y& O2 H q3 D
如今翻看这些日记,对照前因后果,我才发现,它对我们没有误入所谓“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”的歧途,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4 G0 _0 q4 h4 G
& d% [2 w) o: e8 w5 C$ N 所以,如果有哪一天医生突然宣布你得了癌症,我会强烈地建议你也像我一样,不仅倾听医生的话,也仔细地倾听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。
# k. {: F. z, U. d9 F1 D% o( E% f! H$ _& W0 e3 ^ M1 \2 K
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总是太少,所以就算你已过了“知天命之年”,也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。倾听自己身体发生的每一个细微声音,正是我在疾病猝然降临之后学习的第一件事。' f+ H8 a7 h9 ?& Y& q
$ R/ O. i+ G* D( j, P4 m$ t/ n% s 每天清晨醒来,我静静地躺在床上,缓缓移动四肢,深深吸气,感觉到气流经过喉咙进入胸腔、大脑和腹部,流向全身,再慢慢地把体内的空气吐净。如此反复数次,随着空气的流动,仔细体会头颅的疼痛沉闷是轻了还是更重了、身上有没有出现新的不适。然后仰面向着天花板,睁开双眼,辨别屋顶灯的圆型轮廓,又以两边墙壁悬挂的镜框作为参照,依次侧目斜视左右,这样可以清晰地辨别影像重叠和视觉晕眩有没有变化。0 G& B2 U- _4 H0 I
) U; w8 q5 @' O0 y0 {4 E# a
我发现,当我将今天和昨天比较时,似乎感觉不到任何变化,但我若将这一周和上一周比较,竟有症状减轻的迹象,至少没有像医生预言的那样日愈恶化。我能看到眼前物体的旋转移动变得缓慢,双影逐渐合一,尽管仍然头痛脑涨,但已经变得可以忍受。我不再晕眩,也不再呕吐。我渐渐地感觉到睡梦和清醒之间的界限。
! |& {8 o* j0 f2 r- [# a$ \5 ^% V; R! |0 m
我为此高兴,似乎看到了希望。不过,每当我对医生述说这种种迹象时,他们看着我的眼睛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投射出一种怀疑和不屑。9 T3 k z2 w+ L
3 S/ b) C* Q& D3 Z8 Y6 c, x, P
他们不关心我的叙述,也不相信。看我迟迟不肯接受手术,还没完没了地要求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解释,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我当成一个讳疾忌医而又自作聪明的人。
* { z6 M* d% u- x+ Q6 x1 t t" G7 P: d6 N
“你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啊。”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一位医生说这话的时候,看着我的眼神怪怪的。2 l8 Q& b" t8 c# f9 d
4 e6 u }7 v$ W+ w; ~/ w: `' l 他们的目光这么包围着我,带着嘲讽和轻蔑,就算在我逃离医院回到家里时,还是不肯散去。7 q7 G( U" N! v* y/ m M
, ]8 E& f% g1 f& d2 b
真见鬼!有一段时间,它让我对自己的絮絮叨叨产生了疑问:也许真像那些医生说的,病人常常因为适应了身体的病态而感觉麻木,就误以为是疾病减轻?( `, M6 k& o. r0 L/ Y+ s
u6 w0 P# r( x1 C
或者,是那个他们不愿说出口来的念头:我所说的一切,只不过是一个病人在心理恐惧和情绪失常状态中的幻觉? U2 n9 {' c- t K( H
2 z& |7 B0 `$ Z- c! n( a) ]
可是我的身体深处仍在发出自己的声音,微弱但却清晰可鉴,没有任何怀疑的目光可以淹没。; Q8 ~2 `( b+ m. j9 h! O+ {
. f5 U( z5 f3 F 我不是医生,对于癌症的来龙去脉,完全不懂。对于那个被现代检测仪器造就出来的如梦如幻的黑白世界,我也一窍不通。不过,说到身体里面细致入微的演变,我相信,无论是医生还是他们手中的现代仪器,都不会比我更有发言权了,因为他们不会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身体,他们也不会像我的妻子那样,为我记下一点一滴的情节,悉心对照。
+ }5 v- }7 b, ?) R9 l, P k
( G! _: @8 f( \- |5 \. B( m, A 能够成功地独自行走,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。它似乎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我的症状正在好转。2 r5 g' J- A3 c+ y- B
, N$ q: j5 o- C: C
那一天我乘坐电梯来到楼下,走进院子里,手里拄着一根拐杖,依靠一副墨镜遮挡强烈的日光。我在砖石小径上挪步,小而碎,身体摇摇摆摆,脚下踉踉跄跄,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,也像个半身不遂的老人。眼前还有阵阵晕眩,脑子里面那种铅一样的沉重也还存在。不过,我能闻到周围春天的气息,白天变长了,阳光被染上一层柔和的暖色调,花草树木争奇斗艳,微风拂在脸上,温馨可人。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0 U) \+ ^8 _- a
' f' ]; d* O3 b- k2 c( t 我感觉死神已经被我甩在身后,渐行渐远。
% p) L% Y( L6 r8 K6 H$ l) Z
& J8 K/ u8 G6 E1 W% c* F 回到家的时候脸色苍白,但我的样子显然有些得意。% R! s( _( H4 v9 \; o
3 L* Q h5 f3 h9 j6 o “走了40分钟,”我对晓东说,“一个人!”
; g( {) @- K9 e" c6 r1 l
! x7 F* v, F6 Y" m& t! R3 l 她把我那戴着墨镜拄着拐杖的样子上下打量一番,笑说:“像个‘黑老大’。”
3 w1 r$ B, j1 [2 F9 T5 V7 m3 q/ [3 l3 D& i+ O2 {# Q
我自豪地宣布:“从今天起我不再需要别人搀扶了。”. E7 K6 y, T; T# q
% w; q" P% }; Q
我们坐在桌前,喝苹果汁,谈论着除了反复咀嚼医生宣布的坏消息之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,也说起我这第一次“放单飞”的感觉。
# s' D2 e0 Y+ @+ R
+ L7 E6 _! D, j# s$ T. _" i0 _ “有些累,”我不得不承认,“就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。”
, X M' b, E- e
" d! ^; O/ l+ F" x" D( o7 I! y 我想表现得积极一点儿,于是慢慢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,又开始搜索身体里逐渐冒出的细微迹象,依次排列起来,营造出一种乐观的气氛。
5 B$ i! A4 b9 P- w% U5 C8 s$ g! r+ `
7 O, i% n3 P2 l P; H, B “你看,我每个星期都在进步。”我说:“开始两周只能卧床不起;接着的两周,可以靠着衣柜站起来;然后呢,可以扶着墙壁挪动脚步;然后又可以被人搀扶着走到院子里去,现在,我居然能够独自行走了。也许……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重返滑雪场呢。”
+ }9 F2 v" W3 J$ B$ H$ g' o0 _4 ?
, n( Z, T7 ]4 p0 `9 c/ y 这些都是事实。医生也许会不以为然。他们会说,这不过是感觉,不科学,也不严谨。但是无论如何,它们给了我巨大的鼓舞,也感染了晓东。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再次流露出快乐的情绪。她说,这是我们“今天最大的收获”。
" J9 H, p: s& F0 L" H. } D# R+ e2 T \" v
(待续。摘自《重生手记》); w z3 C+ @# y3 ~. Y$ A+ 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