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热
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发热?通常情况下,发热是由于病原体等外源性致热原进入体内,刺激白细胞释放一种内热原,继而通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前部合成和释放大量的前列腺素,导致发热。不过,现代医学虽然贡献了不少有效的退烧药,但对发热的机理却尚不能完全解释,癌性发热更是如此。
癌性发热的原因
癌症患者之所以会发烧,主要是因为:
(1)肿瘤本身发展导致发热:当癌症处于进展期,由于癌细胞生长过快,血液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其需要,会有大量处于中心的癌细胞坏死液化,坏死液化的细胞能释放出致热物质,从而使患者的体温升高。
同时,在癌细胞的刺激下,机体发生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等免疫反应,白细胞释放出的致热原也能引起癌性发热,特别是在病情发展扩散时更易发生;
另外因放、化疗导致肿瘤细胞被大量破坏也能引起机体发热。
(2)合并感染发热:大部分肿瘤患者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的治疗使免疫力降低,尤其是化疗后白细胞偏低的患者,常因合并病房内交叉感染引起发烧。
由于患者身体虚弱,有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不致病的微生物,如大肠埃希菌、口腔中的细菌等在癌症患者体内也会引起感染。尤以肺癌、白血病、恶性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、肝癌、结肠癌、胃癌和肾癌多见。
晚期肺癌由于合并支气管阻塞,痰液排出不畅,因而肺癌合并感染概率更高。
癌症患者的感染菌种最常见的是细菌及厌氧菌,在全身状况很差的患者还常合并有真菌感染。
另外,病变部位炎性分泌物排出不畅及一些治疗措施如留置导尿管、静脉插管、反复静注等,若消毒不严格,亦会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发热。
(3)其他原因:使用某些抗癌药物,有发热的不良反应;癌症患者长期营养不良、过度消耗,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等等,都会引起癌性发热。
癌性发热的四大特点
(1)血常规检查无异常:癌性发热,即使是高热,有时血常规检测也无异常表现,而大多数疾病的发热均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。
(2)低热持续时间长:癌性发热可达数周以上。多见于午后或夜间发热,发热前不会觉得畏冷发抖,反而会觉得烦热。发热体温一般在37.5~38.5℃之间,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,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低热。
(3)抗生素使用无效:癌性发热,使用抗生素后热度不退,但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后,可使发热(尤其是高热)减退。
(4)发热可为首发症状:癌性发热有时为癌症首发症状,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,压迫所引起的一些其他症状。
癌性发热要如何诊断?
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,发热持续时间较长。发热时轻时重,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.8℃,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,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,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发热。
癌性发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?
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:
1热程长超过2个月,热程越长,可能性越大
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,无明显中毒症状。
3贫血、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
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,发热持续时间较长。发热时轻时重,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.8℃,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,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,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发热。
癌性发热的处理措施
(1)抗感染退热:如果是恶性肿瘤合并感染发热,发热往往是感染最早出现的症状。要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应用最有效的抗生素药物针对性治疗。对于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,应定期检查血常规。当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较低时,应停止放化疗,防止出现继发感染。有研究表明:当血液中白细胞过低时,感染的发生率就更高。
(2)发热的对症处理:
①物理降温:可用50%乙醇擦身或用冰块、冰袋置于前额,腋窝处。
②药物退热:可使用消炎痛栓肛塞退热、复方氨基比林针剂肌肉注射或安乃近注射液滴鼻退热。长期午后低热者可酌情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缓释剂或COX2抑制剂如尼美舒利分散片等,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,以免损伤胃黏膜,引发胃出血。
(3)发热后的注意事项:发热后出汗湿衣,注意及时更换衣服,防止吹风感冒,加重病情。发热后如口干舌燥,应该多食西瓜、生梨、甜橙等水果,补充水分体液,也可用鲜梨、鲜荸荠、鲜苇根、鲜麦冬、鲜藕榨汁后饮用,中医名为五汁饮,具有生津润燥的作用。长期发热导致乏力,脾虚气滞,可用生山药、生米仁,大枣,粳米煮粥食用,有健脾益气和胃之效。
页:
[1]